<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曾国藩创建的湘军

        稿件来源:铁雪论坛 发布时间:2009-10-14 09:09:11 阅读: 次
            太平天国起义的惊雷,使清朝统治者及一切大小地主阶级大为震撼,惶惶不可终日。清政府为此调动大批军队进行围追堵截,同时饬令各地举办团练,作为镇压太平军和绥靖地方的补充力量。正当刚来湖南任巡抚的张亮基为此颇费思量的时候,幕僚左宗棠献计说,正在刚乡荷时塘家中为母守丧的原礼部侍郎曾国藩既具资历、声望,又诸熟湖南地方人情,当堪此任。张闻听大喜,当即奏准朝廷,留其“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
            曾国藩,宇涤生,长沙府mobile365官网是多少_约彩365官方网站下载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县人,早年就读长沙岳麓书院,道光进士,官至两江总督,风云一时。但他的起家是从在长沙办团练开始的。曾国藩对办团练曾有过短暂的犹豫,但经不住其友郭篙亮的敦劝和其弟曾国茎的怂恿,决定“墨从戎”,“酬君恩、兴家族”,以实现其“澄清天下”的大志。1853年1月底,曾国藩前往省城长沙就任帮办湖南团练大臣一职,开始了他创立湘军、镇压农民起义的生涯。
        办团练以靖地方面助军力,自宋即有之,清乾嘉时曾用它来镇压过着名的川陕楚三省白莲教大起义。咸丰帝委曾国藩为团练大臣,其意仅在于恢复和建立前代统治者在镇压农民起义之时采用过的地主团练。但曾国藩深知一般的团练因未经正规训练,根本不足以对付太平军,况且团练在乡里扰民,不得人心。鉴于此种考虑,曾国藩从出山之日起,就处心积虑想创办一支与众不同的地主武装。
            曾国藩的计划与湖南巡抚张亮基“委明干官绅选募本省有身家来历、艺高胆大之勇一二干名,即由绅士管带,仿前明戚继光束伍之法行之”的想法不谋而合。曾国藩一到长沙,张亮基即给予大力支持,并将罗泽南所率的湘勇、江忠源所率的楚勇,以及浏勇、辰勇、宝勇、沪溪勇等各地团练调集长沙,改为官勇,由巡抚和团练大臣指挥,关发粮饱,统称“大团”。然后,上奏咸丰皇帝“臣拟现在训练章程,宜参仿前明戚继光、近人傅鼐成法,但求其精,不求其多;但求有济,不求速效。”表达他将训练官勇别树一军的愿望。
            在得到咸丰皇帝令其“悉心办理,以资防剿”的朱批以后,曾国藩开始对省城的官勇进行“束伍练技”。经过选择和裁汰后,云集省城的各地练勇便成了湘军的最初队伍。他以游击色钦额总理营务,道员张其仁为总巡,又经左宗棠推荐都司塔齐布总理军事训练事宜。在张亮基、左宗棠、江忠源的支持推动下,建立湘军的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了。
            然而,曾国藩在长沙编练湘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久,张亮基、左宗棠、江忠源先后离湘,而署理巡抚潘锋等不予支持,提督鲍起豹甚至从中作梗,挑动标兵与湘勇仇杀械斗。一时,长沙城内风波迭起,连曾国藩设在又一村的公馆也被冲击。这一状况,直到继任巡抚骆秉章来了之后才有所改变。
            1853年7月,太平军进攻南昌,江忠源要求增援,曾国藩与骆秉章商议派罗泽南领兵三千前往,第一次与太平军对垒,湘军损失惨重。这使曾国藩更进一步认识到太平军远非一般农民起义军可比,要战胜太平军,必须有足够的兵力和精良的武器装备。因此,曾国藩与江忠源商量了练勇万人的计划,训练也更加严格,以期养成艰难百战之师。同时,曾国藩感到光有陆师不够,还必须建立一支水师。1853年秋天,编练水师的计划得到咸丰皇帝的批准,湘军规模改为编练水陆各5000人。此后,曾国藩离开长沙,前往衡州练军。至1854年2月,水师、陆师各10营5000人练成,中国近代史上一支最为凶悍的地主武装便诞生了。湘军练成之后,立即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
            曾国藩治下的湘军,以“扎硬寨,打死仗”闻名。他的“多条理、少大言”,“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之说,被梁启超誉为“历百干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因此,在与太平天国的战争中,湘军确实不同于骄惰的绿营和庸懦的团练,而显得十分的凶顽强悍。
            曾国藩还能选拔和任用人才。他善于察额观色,辨识部下的品质、才能。其日记载有他对一些人的印象,如:朴实;眼圆而动,不甚可靠;语次作呕;明白安祥,拙直、长工之才;等等。通过这种方法,曾国藩识别提拔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名将。使湘军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湘军出师德州之后,首先迎战入湘的太平军西征部队。湘军先败后胜,接着乘胜追击,攻占岳州,从此太平军势力退出湖南。1854年8月,曾国藩率湘军主力出省作战,与太平军激烈争夺湖北、江西。
            1855年,湘军攻占湖南省城武昌,次年又夺得江西重镇九江。1860年,曾国荃率领湘军精锐团团包围安庆,深沟固垒,外拒援军,内困守敌,经一年多的血战,终于攻陷安庆,从此太平军陷入难以挽回的困境。1862年,曾国藩指挥湘军分三路向长江下游展开进攻。长江以南,为左宗棠率领的楚军泊江西进浙江;江北,命李鸿章以湘军4营为基础组建淮军,出击江苏;曾国荃则率湘军主力沿江而下,直指天京。终于1864年8月(同治三年六月)攻陷天京,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了下去。其后,湘军在清王朝镇压北方捻军和西北回民起义、西南苗民起义的战争中殊死作战,为维护摇摇欲坠的清朝封建统治立下汗马功劳,而一大批以“书生领兵”起家的将领由此官运亨通,不少人并成为清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湘军的兴起,造成了清朝的“同治中兴”,也对晚清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