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双峰荷叶,那些曾家的女人们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09-10-13 11:35:09 阅读: 次
         
         
        1949年开国大典,曾国荃的玄孙女曾宪植(右一)和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前往天安门观礼台。
         
        曾国藩的孙女曾广珊
          
        曾约农(左)和曾宝荪
         
        曾昭燏
         
        本版图片均由曾国藩故居管理处提供
         
         
              我们的城市口述史:人物·名门之曾国藩家族(完结篇)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刘建勇 实习生谢灵芝

          曾宪琪和曾宪华是堂姐弟。他们都是曾国藩的玄孙。当我要求他们讲讲曾家后人的故事时,他们都建议我去找胡卫平:“他是我们曾家的总管,曾家的事他比我们任何后人都知道得多。”

          胡卫平是曾国藩研究会办公室主任。从1995年到现在,他呆在双峰曾国藩故居12年了。这12年里,胡卫平走访了几乎所有曾家后人。

          胡卫平说,对曾家了解得越多,对曾家的女人越是佩服。他说他以前只知道曾家的男人是多么风光,没想到他们背后还有一群其实也很风光的女人。

          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这群风光的女人。

          口述:胡卫平(55岁,曾国藩研究会办公室主任)

          1

          郭筠相当长的时间,其实是福厚堂的第一主人,

          曾家子孙几十口人都听她的

          荷叶曾家后人,成才的,大多数是曾纪鸿(1848-1881年,曾国藩次子)这一房的。曾纪鸿是清末着名数学家,可惜去世得早,丢下四儿一女给他的夫人郭筠(1847-1916)。

          郭筠是郭沛霖(1809-1859)的女儿——有人以为是郭嵩焘的女儿,郭沛霖是曾国藩的同年,他们一起考取进士,一起进翰林院,两人感情好。曾纪鸿1岁的时候,曾家和郭家就把他们的婚事定了。

          郭沛霖去世的时候,郭筠12岁,成了郭家的女主人,当起了家。她在郭家,要做很多的事,没什么时间看书。后来她和曾纪鸿完婚,她曾对人讲过:大部头的书,如《十三经注疏》等,都是到曾家来,在文正公指导下才读的。

          曾国藩有两个儿子。曾纪泽是长子,长期出使外国,从光绪三年离开福厚堂(曾国藩故居)后,再没回来过。曾纪鸿又去世比较早。郭筠相当长的时间,其实是福厚堂的第一主人,曾家子孙几十口人都听她的。她写了个《曾福厚堂日程》,要求子孙自立自强。

          她的四个儿子,大儿子曾广钧,23岁就中了进士。二儿子曾广镕,后来是湖北按察使。老三曾广铨,当过中国驻英使馆参赞,又当过出使韩国、德国的钦差,二品。老四曾广钟,浙江候补道。女儿曾广珊,诗写得好,字也写得好,曾广珊的儿子是俞大维(1897-1993),当过四次国民党的“国防部长”。

          不仅子女,孙辈她也管。每房长孙,不管孙男孙女,她都要带到身边,她女儿曾广珊的长子、俞大维也带在身边教,她请了个日本人给孙辈教日语,请了个江南制造局的学生教英语。除了老二曾广镕的女儿私塾读完就嫁人了,别的她都送到国外去留学了。

          郭筠子孙教得好,她自己的诗也写得好。王闿运给她的诗集写过序。

          2

          毛泽东对曾宝荪、曾约农讲:你们两位曾先生,

          书读得好,品德也高尚,可惜我们政见不同

          郭筠的字是诵芳,她的书斋取名“艺芳馆”。曾宝荪(1893-1978,着名教育家,曾广钧女)从英国回来,办学校,用的就是她奶奶的书斋名字,叫艺芳女校。

          曾宝荪4岁就跟郭筠读书,14岁离开福厚堂到上海,16岁去英国伦敦留学,23岁她和堂弟曾约农一起学成归国,她是伦敦大学第一个拿到理科学士学位的中国女性。

          曾宝荪去英国前,在浙江一个高等女校读过。从英国回来后,这个高等女校的校长巴路义(英国人)支持她在湖南办女校。她就和堂弟曾约农一起创办了私立艺芳女子学校,曾约农是教导主任,她是校长,她还兼任了省立第一女子师范的校长。

          艺芳女校办在曾国藩祠,1918年开始招生,旁边是船山学社,毛泽东的自修大学就办在船山学社。两个学校有些矛盾。前几年,曾约农从荷叶老家带到台湾的书童朱竹生回到福厚堂,他跟我讲过,曾宝荪一直记得一件事——毛泽东有一次曾到艺芳女校对曾宝荪、曾约农讲:你们两位曾先生,书读得好,品德也高尚,可惜我们政见不同。

          解放前,曾宝荪和曾约农去了香港,然后又去了台湾,走之前,带了些福厚堂曾国藩的藏书。

          艺芳女校3次停办,3次复校,前前后后办了26个初中班、19个高中班,出了不少人。朱竹生讲,台湾现在还有艺芳校友会。

          3

          曾昭燏自杀是在1964年12月,

          她一个人上了灵谷寺,从灵谷塔上跳了下来

          1964年去世的南京博物院院长曾昭燏,中学是在艺芳读的。曾昭燏是曾国藩大弟弟曾国潢的孙女。她家有三姐妹都在艺芳读过。她大妹妹曾昭懿从艺芳毕业,到了金陵大学,后来是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三妹曾昭楣,西南联大生物系毕业,她丈夫是谭延闿的公子谭季甫。

          曾昭燏大学是在南京中央大学读的,学制4年,她有3年是住在胡小石(1888-1962)家里,专攻文学史和书法。胡小石是国学大师,中文系主任。从中央大学毕业后,曾昭燏还在金陵大学国学研究所学了两年,然后到伦敦学考古。

          她一开始没想到要学考古的,她在给曾约农的信里说,她到伦敦的时候,是一学年的最后一期,各大学停止招新生,她的朋友劝她到一个补习学校学习,她嫌这个学校是专门给英国的殖民地来的学生办的,没去,自己到伦敦的各个大学去旁听,结果被伦敦大学艺术学院的考古课迷上了,后来她就学了考古。

          南京解放前,国民党把中央博物馆的文物转移到台湾。曾昭燏极力反对,讲,运出文物,在途中或是到了台湾后,万一有何损失,则主持此事者,永为民族罪人。文物运到台湾后,她还给国民党写信,要求把文物运回。

          曾昭燏在考古界很有名。当时她被称为南霸天,和北大的夏鼐有“北夏南曾”的称号。她解放前是南京中央博物馆的总干事,解放后,南京中央博物馆改成南京博物院,她是副院长、院长。毛主席都晓得她,有次讲话时提到了曾昭燏:曾国藩的后代,还有个叫曾昭燏的。

          曾昭燏自杀是在1964年12月,当时各方面环境都对她不利。她自杀前还接到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证书。她对同事讲:这个也救不了我。她自杀前在医院看病。看完病出来,她跟司机讲,想去灵谷寺散散心。司机就把她拉到灵谷寺。她下了车,给司机一包苹果,要司机等她。她一个人上了灵谷寺,从灵谷塔上跳了下来。后来发现她上衣口袋里有张字条,说:我的死与司机无关。

          曾昭燏死后,陈寅恪写了首悼亡诗,其中有这么两句:高才短命人谁惜,白壁青蝇事可嗟。陈家和曾家有联姻,他们有走动。陈寅恪是当时唯一敢给曾昭燏写诗悼亡的。

          曾家第一个共产党员,是曾国荃的玄孙女曾宪植,1937年和叶剑英结为夫妻

          4

          曾国藩家族第二代还有个媳妇刘鉴(1852-1930),和郭筠差不多。刘鉴的丈夫是曾纪官,曾纪官是曾国荃的儿子。曾国荃的两个儿子都30岁左右就去世了,曾国荃就把两房孙辈全交给了刘鉴。

          刘鉴是个才女,她写过一篇《集字避复》,这篇文章收了3800多个常用字,没一个字重复。刘鉴拿这篇文章作为识字课本。

          曾家第一个共产党员,目前知道的,是曾国荃的玄孙女曾宪植(1910-1989),解放后,曾宪植当过全国妇联副主席。曾宪植的父亲曾昭和是刘鉴带大的,14岁就中了秀才,是中国最后一批秀才之一。曾宪植小时候也是跟着刘鉴读书的,后来她没到艺芳女中读书,进了徐特立当校长的古稻田师范学校。

          1927年春,她妈妈做生日酒那天,她瞒着家人和同学跑到武汉,考进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后来又参加北伐。后来又到了广州,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她和叶剑英到了香港,在廖承志手下工作。

          1937年曾宪植和叶剑英结为夫妻。1938年曾宪植生下叶选宁,叶选宁还没满周岁,曾宪植就把他送回荷叶。抗战胜利后,叶选宁和他外公曾昭和到了长沙,住府后街。曾昭和送叶选宁到幼幼小学读书。1950年,叶剑英(从广州)去北京开会,经过长沙,找到曾昭和,把叶选宁带到北京。这是叶选宁第一次看到叶剑英。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曾宪植被斗得很惨,在(河北)衡水五七干校经常被拖起去“陪斩”。1975年,叶选宁到衡水去看曾宪植,看到曾宪植被折磨得非常虚弱,就给毛主席写了封信,要求接他妈妈去看病。毛主席在叶的信上批复:拟同意他的请求,请恩来同志予以安排。周总理看到批复,马上安排了车把曾宪植接回了北京。